联系我们

电话:15264294995(徐老师)
手机:15908927588(郑老师)
邮箱:2429975089@qq.com

走向成功第三次模拟考试—申论试卷参考要点

时间:2019-04-13 17:29:52来源:史秀清 访问:3227


第一题:
基层发展和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治理形式主义严重(2分)。基层治理法治意识淡薄,协商重形式而轻实效,微信工作群滋长腐败之风(2分);2、基层干群关系缺乏信任(2分)。干群之间缺少沟通,关系紧张,致使政策谣言泛滥,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2分)3、基层员工收入低,保障差,工作超负荷,职业病缠身;(3分)4、基层部门缺少权限,考核制度不合理(2分),一些干部慢作为,以致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2分)。

第二题:
环卫工人为城市清洁默默付出,但是他们却一直挣扎在“城市底层”(2分)。他们面临诸多问题:(3分)收入低,生活压力大,职业病缠身;政府社会保障投入不足,托底不到位;环卫工人社会地位低下,受歧视,不被尊重;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工作超负荷。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第一,(5分)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增给加高温补贴等相关津贴,单位定期组织体检,关注员工身体状况,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第二,(5分)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环卫工人的基本权益,另外可以购买商业保险,不断完善环卫工人的劳动保障制度并落实到位;第三,(5分)在全社会宣传和倡导尊重劳动者,爱护城市环境;第四,(5分)加大人力投入并且加快推行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
第三题:
民众形成“遇事先闹”这种做法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5分)基层政府权力有限,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致使有些问题在职权范围内却难以解决;第二,(5分)基层政府考核不合理。过于强调矛盾不上交,稳定压倒一切,致使部分民众无理取闹;第三,(5分)基层干部慢作为,冷作为,致使民众的诉求和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5分)“遇事先闹”的做法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都是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处置的刚性约束。因此,作为基层政府要完善考核制度,明晰部门职责,严问责,民众也要依法行事,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性互动。
 

 
第四题: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调整基层不适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基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在基层治理方面已经有了诸多突破,有互联网+网格的治理模式,使基层治理更灵活;有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参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积极性。成绩来之不易,但基层治理和发展的过程中,依然矛盾重重,要使基层发展活力四射,就要构建共以群众为依托,以民主和法治为手段,以释放权力和保障权利为目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的“光源”是社会自身的活力。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应集中力量做好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功能,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为规范,按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平等协商、互帮互助,依法依规管理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建立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释放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安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基层治理的“光谱”是正确的权力和权利关系。牛顿是最早对光谱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他通过玻璃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基本色和从红到紫的多种颜色。如果基层治理也有“光谱”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权利观就是这一“光谱”的基本色。根据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权利观,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必须遵守权力边界。特别是在社会治理领域,应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社会治理主体的合法权利;在社会各治理主体之间,应确立平等的权利关系。在当今中国,要逐步将原先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责任、公共服务责任、公共安全责任转交给社会组织、公民团体等来依法承担,合理配置社会治理权力,构建各权利主体间平等、有序的良好格局。
    基层治理的“光波”是民主和法治。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个体粒子与众体波动的统一。基层治理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把个人自由和社会民主有机统一起来。政府在制定法规和政策过程中,应通过与社会成员沟通协调、互动协同,顺应市场、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兼顾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不断增进社会成员福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社会要在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框架内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鼓励参与者各抒己见,在协商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增强社会合力。
    实践证明,如果基层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全区政法机关只有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注重强根基、补短板,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就一定能够更好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建设基础更实、水平更高的平安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18 公务员考试培训专职讲师-史秀清 鲁ICP备2021026456号-1 电话:1526429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