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学政治一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23 20:06:00来源:史秀清 访问:1239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党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也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化。2013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不只是拼速度,而是要从长久持续稳定的角度,强调内在的发展质量。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2.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就是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的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从根本上说,高质量发展是从解决社会各方面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包括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动力高质量,经济结构、供给体系高质量,社会保障支持体系高质量,综合效益高质量等方面。它既包括社会发展链条上的经济发展这一起点,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成熟与否,还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综合式发展。它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起点,逐步跨越经济领域,向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渗透。它既要具有科学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的持久动力、合理的经济结构、满足需求的有效供给体系、多样平衡的生态环境、坚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要具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公平美好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已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要求,而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国家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综合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的综合式发展。4.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社会平稳和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能给人民带来更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够产生更大福利效应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应对国际竞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条件下,高水平、高质量地实现人民所想、所愿、所求,这一发展目标鲜明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最初是以经济发展要求为起点,拓展到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涉及军事、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行业。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从战略高度确定历史方位、做好顶层设计。新阶段发展目标,就是指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对我国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作用,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就要坚定不移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我国作为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部需求下降带来的影响,增强自身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的循环畅通无阻,最本质特征是具有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吸引力、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的强大推动力。4.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角度来说,焦点在于供给侧。也就是说,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成员的需要已从追求“有”和“足”,转向了追求“美”与“好”。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质上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从根本上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主线,改变和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建在缥缈的空中,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让经济脱实向虚,而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为支撑,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客观要求,只有从战略高度明确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可持续的现代经济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